电力行业-上海电力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空中双选会

举办时间: 2022-05-28 至 2022-06-10

33

招聘公司

20

招聘职位

125

参与人数

已结束
双选会详情

尊敬的用人单位:

您好!首先感谢贵单位多年来对上海电力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电力大学学校概况

上海电力大学是中央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1985年1月升格为本科,更名为上海电力学院,201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电力大学。学校现有杨浦、浦东两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生一万两千余人,教职工一千余人。

学校的校训是“爱国、勤学、务实、奋进”,学校坚持“立足电力、立足应用、立足一线”的办学方针,树立“务实致用,明理致远”的办学理念。学校坚持深化改革,加快内涵建设,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质量和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逐步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兼有理、管、经、文等学科,主干学科能源电力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

学校沿革

学校创建于1951年,长期隶属于国家电力部门管理,2000年属地化管理。学校历经了上海电业学校、上海动力学校、上海电力学校、上海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上海电力学院的发展演变。1985年起开始本科层次办学,2006年开始硕士层次办学,201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学位授权体系。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更名为上海电力大学。2019年,我校获批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试点单位,支持我校以能源电力为特色,聚焦清洁安全发电、智能电网、智慧能源管理三大学科专业,整体开展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试点建设。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79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51.26%。目前有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骨干教师称号1人;教育部优秀人才奖励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上海市领军人才1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1人,上海市教学名师3人,上海“东方学者”(“青年东方学者”)特聘教授14人。另有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7人,上海市宝钢优秀教师奖10人,上海市育才奖28人次。

学科与教学

学校设有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数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含上海新能源人才技术教育交流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和人文艺术学院共13个二级院部和32个本科专业。

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上海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拥有上海市IV高峰学科1个,高原学科1个,上海市一流学科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6个,市教委重点学科5个。

2022届硕士毕业生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6个一级学科,同时拥有独立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动力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工程管理、计算机技术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8年我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电气工程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

2006年,学校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在近两届上海市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共获奖1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1项。2010年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院校,目前共有5个本科和2个硕士试点专业。2017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的共认证,标志着该专业的质量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2018年获批上海市“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项目1个,“ 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9个、“中本贯通”试点专业2个。拥有上海市精品课程32门、国家级规划教材及上海市优秀教材28本、上海市教学团队4个。学校拥有国家级实践(实验)基地(中心)2个,省部级实验示范基地(中心)3个,省部级校外实习(实践)基地5个,10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2018年,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科学研究

学校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源泉和动力,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行业需求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牵引,在基础研究、工程应用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学校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及11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学校拥有一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一个大学生创新基地。

学校积极服务于国家能源电力发展战略和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构建了由上海智能电网技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上海新能源人才技术教育交流中心、上海电力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和“一带一路”能源电力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智库组成的“三中心一智库”,成立上海能源电力科创分中心,全面服务于地方与行业发展。

近年来,学校科研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科研总经费有较大幅度增长,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近千项,其中国家“973”“863”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上海市科委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浦江人才计划、曙光计划、晨光计划、阳光计划等多种类高水平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项目500多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58项,其中国家奖3项。

学校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许多成果在生产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并拥有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被权威检索机构收录的科技论文数量连续攀升,多篇论文入选ESI论文。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含卓越工程师班)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上海电力大学最早设立的本科专业之一,具有近70年的专业历史,其前身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和能源动力(动力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目前本专业主要侧重低碳清洁电力生产理论、运行技术的培养,在低碳清洁发电运行与技术管理方面,具有较强的电力特色和行业优势。现已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同时通过ASIIN国际专业认证,并获得欧洲工程师项目(EUR-ACE)认证。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形成了多模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电力菁英班、卓越工程师班、应用型本科和中本贯通等人才培养模式,是我校最具有办学特色的专业之一。

本专业依托电力行业,围绕“碳达峰和碳中和” 发展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具有良好的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学习理解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较宽的国际化视野,能在能源动力领域从事低碳发电、热能工程、节能环保以及新能源等方面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电力菁英班学生培养紧密联系电力行业,使学生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熟悉电气、自动化及管理等学科知识,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良好的国际视野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电力行业生产、研究、开发、管理等不同岗位要求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

卓越工程师班学生培养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企业学习实践环节包括电厂认识实习、电厂专业实习、电厂动力工程师技能初步培训、电厂运行仿真训练等,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专业理论+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电力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燃烧学、热工测试仪表、汽轮机原理、锅炉原理、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热力发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单元机组集控运行、制冷原理与设备、空气调节、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洁净煤技术、热网技术、企业能源管理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成立于2004年,为上海市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拥有动力机械及工程学术型硕士点和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本专业既注重机械领域的现代设计、先进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兼顾能源电力行业的设备运行及维护等电力特色知识的拓展。经过近20年的发展,本专业已成为具有能源特色鲜明的机械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能在机械行业和能源电力设备制造与运行企事业从事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运行维护和管理等工作的高水平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流体力学与热工基础、液压传动、机械创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有限元法、自动控制原理、公差与技术测量、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故障诊断基础、电力机械、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是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拥有动力机械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点和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本专业以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为基础,具有鲜明的能源电力特色。主要学习和掌握机械电子的基础理论知识、机电控制方法和计算机软硬件应用,强化机器人设计、制造、运维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承担各类机电产品与系统的设计、制造、控制、试验、开发及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能在机电行业和能源电力设备设计与运行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机电设备系统的研发、设计、运行维护和管理等工作的高水平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系统设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器人学、机器视觉、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机械电子创新设计、电气控制与PLC技术、Python程序设计及人工智能、液压传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电系统仿真技术、机械故障诊断基础、数控技术、机电系统设计。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依托上海电力大学能源动力类学科优势和行业影响,立足国家能源格局调整和电力行业发展背景,以分布式能源和综合能源系统为主线,涵盖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知识体系,培养既能满足社会企业对于新能源技术研发与生产、工程设计与管理人才的需要,又熟悉新能源转换利用过程机理、新能源与传统能源耦合利用方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本专业面向新能源和综合能源产业,培养在在太阳能、风能、分布式能源、综合智慧能源等新兴能源领域从事开发研究、工程设计、优化运行及生产管理工作的跨学科复合型技术人才和具有较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以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

主要课程: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泵与风机、传热学、风力机空气动力学、太阳能利用技术、新能源发电并网技术、制冷与空调原理、储能原理与技术、风力发电机组理论与设计、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及其应用、分布式能源与热电联产、供热工程、新能源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能源系统智能化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课程设计、风能利用课程设计、制冷空调课程设计、分布式能源系统课程设计、智能微电网教学实训等。


一、双选会时间

报名时间:2022年5月20日-2022年5月27日

举办时间:2022年5月28日-2022年6月10日

主办单位:上海电力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协办单位:北极星电力招聘

举办形式:线上双选会


二、报名及参会方式

用人单位:

访问【空中双选会页面】(电脑端或移动端),进行账号登录。

无北极星账号企业需要先进行【企业注册】。点击【登录】,选择相应空中双选会场次【报名参会】,提交【企业信息】【招聘简章】【本场招聘职位】,完成报名,等待审核。


学生参会:

访问【空中双选会页面】(电脑端或移动端),进行账号登录。

若无北极星账号,需先进行个人注册简历】,有北极星账号的学生建议【完善简历】,登录成功后【报名参会】,建议学生提前注册报名填写简历,提高投递成功率。


三、注意事项

1、本场双选会对北极星会员免费开放。

2、工作人员将根据报名情况对报名参会企业进行筛选审核,审核通过的企业可进行双选会页面展位展示和职位上线(企业审核通过后需发布职位,便于提前宣传、接收简历)。

3、双选会开场,企业可发布职位并收取学生简历。

4、学校将通过就业信息网、就业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发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


四、联系方式

企业端:

联系人:朱先生

手机:17633361671 

学生端:

简历直推

联系人:刘老师

电话:17788293690

求职咨询、招聘信息推送:

联系人:王先生

手机:17332721510(微信同号)


进入会场
×

会场暂未开放

请于2022-05-28 09:00之后进入

企业
服务热线

    客户服务
    客户感言
    付款方式
    关于北极星
    关于我们
    荣誉资质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帮助中心
    网站导航
    咨询服务
    售前咨询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会员客服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技术支持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错误反馈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交换链接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投诉建议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使用与帮助
    用户协议
    信息保护
    增值服务
    职位规范
    侵权举报
    网站运营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5号院华文国际传媒大厦A座201
    联系电话 010-85759016
    求职者服务热线 0335-3923858
    工作日 9:00 - 18:00

    Copyright ©1999-2025 北极星双选会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169号 京ICP备0900330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 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朝阳区人社局监督电话:(010)57596212,(010)6509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