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2022届春季空中双选会

举办时间: 2022-02-15 至 2022-06-30

111

招聘公司

57

招聘职位

517

参与人数

已结束
双选会详情

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2022届毕业生春季空中双选会邀请函

尊敬的用人单位:

您好!首先感谢贵单位多年来对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前身源于1953年创建的新中国军工科技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炮兵工程系弹道教授会,1981年10月8日经原五机部批准成立弹道研究所,1993年3月19日组建成立动力工程学院,2010年7月13日为响应国家发展新能源战略需求拓展成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曾被国家科委和国家教委授予“全国高等学校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截至2021年8月,教职工总数为145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奖1人、全国创新争先奖1人、973首席科学家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人、国防卓越青年基金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7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省级以上突贡专家3人、“霍英东基金”入选2人、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2人、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人、省部创新团队4个、50多人次入选江苏省各类高层次人才工程,20多人次担任中央军委科技委、装备发展部、国防科工局等重要领域和专业组组长和成员。

学院办学特色鲜明。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A+建设学科(全国排名第一),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学科为首批国防特色学科,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现有兵器科学与技术、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兵器科学与技术、力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流体力学、工程力学、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等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机械(兵器工程)、能源动力(动力工程、电气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武器发射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武器发射工程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兵器类和能源动力类专业为江苏省重点专业。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230余名,本科生220余名。本科教学教育工作和学生工作成绩优异,本科毕业生升学率、就业率均全校领先。学院成立三十余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以将军、知名学者、教育家和企业家为代表的杰出人才。

学院科研力量雄厚。拥有国防科技创新团队3个、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2个(“电子设备热控制”、“复杂装备系统动力学”);作为技术首席单位主持国家973项目、基础加强计划、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高层次项目,作为型号总师主持完成多项重大型号项目;近年来学院年均进校科研经费达1亿元以上,人均进校科研经费超100万/年。学院2010年以来获国家级科技奖励6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3项。

学院为军委科技委装备发展部某专业组挂靠单位、国际弹道学会亚洲唯一理事单位以及中国兵工学会发射动力学专委会、弹道专委会挂靠单位,负责出版中文核心期刊《弹道学报》(Scopus收录);学院与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外高校合作紧密,与英国林肯大学机械学院签订2+2联合培养协议,2010年作为大会主席举办亚洲首次召开的第25届国际弹道会议,2018年作为会议主席主持芮方法及其应用国际会议,学术水平得到国际公认。2021年创立国际期刊《国际机械系统动力学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ystem Dynamics,IJMSD)。

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学院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开拓进取、接续奋斗,努力推动学院建设成为“发射动力、流体动力和能源动力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研究型学院”。

自动化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是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炮兵工程系指挥仪专业和火炮系随动系统专业基础上,经过了不断改造和调整,于1984年正式成立了华东工学院自动控制系,1996年改名为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系,2006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学院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3个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下含“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等5个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和相应的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四个本科专业。

学院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自主智能无人系统信息感知与协同控制”部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交通信息融合与系统控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工业与信息化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以及“多运动体信息感知与协同控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复杂运动体智能导航与控制”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等高端教学科研公共平台。

截至2020年6月,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67人,其中专任教师137人,正高职称39人、副高职称62人、中级职称42人;博导26人、兼职博导6人、硕导89人。高层人才队伍有“双聘院士”1人、 “长江学者”5人(特聘教授2人、讲座教授3人)、“杰青” 1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 2人、“优青”1人、青年杰出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1个。在校本科生1500人左右,在校硕士研究生1200余人,在校博士研究近200人。

学院学术氛围浓厚、教风严谨、学风踏实。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5年获评江苏省A类品牌专业,已三轮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进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建设点,2019年进入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设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江苏省精品课程5门,2017年获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本科生出国升学率50%左右,年度就业率约99%。研究生年度就业率均超99%。学院坚持以学科竞赛为牵引,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每年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励学生人次占比超过20%,近几年来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1项、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1项。 

学院瞄准国际发展前沿,面向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的重大需求和发展战略,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复杂结构控制系统基础理论、复杂环境自主运动平台导航与规划、复杂武器系统指挥决策与火力控制、复杂系统智能检测与运动控制技术等优势特色研究方向,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 取得了丰硕成果。“十三五”以来,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荣誉和奖励近20项。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家优秀青年基金、中央军委科技委基础加强计划项目等一大批国家级重大项目。每年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100余篇,徐胜元教授每年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

学院与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的多所高校保持着良好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聘请了包括中科院院士、IFAC Fellow、IEEE Fellow 等在内的近二十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任我学院的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近年来承办了2013 IEEE-Cyber、2014 CCC、2015 JWCA、2017全国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等多个国际国内会议,极大地提高了学院的学术水平和国内外的知名度。

为满足各用人单位对人才招聘的需求,帮助应届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报名后各用人单位可参加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2022届毕业生春季空中双选会,现诚邀用人单位报名参加,有关事项函告如下:


一、双选会时间

举办时间:2022年2月15日-2022年6月30日

主办单位: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

协办单位:北极星电力招聘

举办形式:线上双选会


二、报名及参会方式

用人单位:

访问【空中双选会页面】(电脑端或移动端),进行账号登录。

无北极星账号企业需要先进行【企业注册】。点击【登录】,选择相应空中双选会场次【报名参会】,提交【企业信息】【招聘简章】【本场招聘职位】,完成报名,等待审核。


学生参会:

访问【空中双选会页面】(电脑端或移动端),进行账号登录。

若无北极星账号,需先进行个人注册简历】,有北极星账号的学生建议【完善简历】,登录成功后【报名参会】,建议学生提前注册报名填写简历,提高投递成功率。


三、注意事项

1、本场双选会对北极星会员免费开放。

2、工作人员将根据报名情况对报名参会企业进行筛选审核,审核通过的企业可进行双选会页面展位展示和职位上线(企业审核通过后需发布职位,便于提前宣传、接收简历)。

3、双选会开场,企业可发布职位并收取学生简历。

4、学校将通过就业信息网、就业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发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


四、联系方式

企业端:

联系人:朱先生

手机:17633361671 

学生端:

简历直推

联系人:刘老师

电话:17788293690

求职咨询、招聘信息推送:

联系人:安老师

电话:19932830184


进入会场
×

会场暂未开放

请于2022-02-15 09:00之后进入

企业
服务热线

    客户服务
    客户感言
    付款方式
    关于北极星
    关于我们
    荣誉资质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帮助中心
    网站导航
    咨询服务
    售前咨询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会员客服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技术支持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错误反馈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交换链接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投诉建议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使用与帮助
    用户协议
    信息保护
    增值服务
    职位规范
    侵权举报
    网站运营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5号院华文国际传媒大厦A座201
    联系电话 010-85759016
    求职者服务热线 0335-3923858
    工作日 9:00 - 18:00

    Copyright ©1999-2025 北极星双选会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169号 京ICP备0900330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 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朝阳区人社局监督电话:(010)57596212,(010)6509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