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院)2022届春季空中双选会

举办时间: 2022-02-15 至 2022-06-30

99

招聘公司

56

招聘职位

643

参与人数

已结束
双选会详情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院)

2022届毕业生春季空中双选会邀请函

尊敬的用人单位:

您好!首先感谢贵单位多年来对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以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拥有哈尔滨、威海、深圳三个校区。

工程师的摇篮双一流A类高校:学校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曾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

学校于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2000年与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工大,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模范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形成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培育了政治引领、典型引路、品牌带动、校训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传统,涌现出一大批全国先进典型,曾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一提三优”工程特别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2018年首批入选全国十所党建工作示范高校。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形成了由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支撑学科构成的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涵盖了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10个一级学科排名位居全国前五位,其中力学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哈工大共有17个学科位列A类,学科优秀率(A类学科占授权学科的比例)位列全国第六位,A类学科数量位列全国第八位,工科A类数量位列全国第二位。

学校大力弘扬“铭记责任,竭诚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崇尚科学的求是精神;海纳百川,协作攻关的团结精神;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奋进精神”的哈工大精神和“铭记国家重托,肩负艰巨使命,扎根东北,艰苦创业,拼搏奉献,把毕生都献给了共和国的工业化事业”的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建成了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为学校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现有两院院士39人(含双聘)。

理工强校、航天名校:学校坚持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长于工程的办学定位,创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航天学院,发射了中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小卫星,在中国首次实现了星地激光链路通信、首次实现了大型激光驱动器的全自动束靶耦合引导,诞生了中国第一台会下棋能说话的计算机、第一部新体制雷达、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和点焊机器人、第一颗由高校学子自主设计研制管控的纳卫星、第一支登上春晚舞台的大学生机器人舞蹈队,实现了国际首次高轨卫星对地高速激光双向通信试验,突破了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支撑结构系统关键技术、支持中国“天眼”成功“开眼”,研制成功的空间机械手在天宫二号上实现了国际首次人机协同在轨维修科学试验,研制成功的新一代磁聚焦型霍尔电推力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空间应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形状记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结构的在轨可控展开,首次揭示了艾滋病病毒毒力因子结构、让中国艾滋病结构生物学研究跻身世界前列,成功发射的“龙江二号”成为全球首个独立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的微卫星,首次解析T细胞受体-共受体复合物结构、成为国际细胞适应性免疫研究领域的里程碑,正在建设中国首个用于模拟太空极端环境的大科学工程,参与了探月工程等14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刘永坦院士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累计有10个项目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一大批成果助力“长征七号”“长征五号”火箭首飞、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嫦娥五号、“天问一号”等重大任务,曾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协作贡献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奖”等多个奖项,正在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理工强校、航天名校。

站在新百年的历史起点,哈工大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哈工大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矢志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培养更多杰出人才,奋力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新百年卓越之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成立于1993年,其前身是始建于1920年的电气机械科,是哈工大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其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如我国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和第一台点焊机器人、第一台数控超精密加工机床、第一台空间在轨维护机器人等,是全国首批硕士点(1981)和博士点(1986)学科、首批(1987)博士后流动站、首批(1998)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单位。2007年被评为国家首批一级重点学科,现拥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国防重点学科、精密与微纳制造国防紧缺学科、工业工程国防紧缺学科。学院机械工程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档。

机电工程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综合素质好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师和专职研究人员233人,其中,教授博导1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计划、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跨/新世纪人才等高端人才50余人。机电工程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3074人,其中博士生558人、硕士生801人、本科生1715人。是国内首批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机械类专业,2010年首批参与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获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在人才培养基地方面,学院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工委技术工程中心、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和1个装备设计制造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以及微系统与微结构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互动媒体设计与装备服务创新文化部重点实验室等1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中心。还拥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和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近5年来,年均到款科研经费近3亿元,获得国家科技奖4项、国家教学奖3项、省部级奖励43项。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预先研究和工程化应用及产业开发有机结合的科研体系。哈工大机械专业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凝练出了极端作业机器人及其自主行为和交互控制技术、精密和超精密制造理论及其相关技术、机械系统及关键基础零部件设计理论与技术、极限环境模拟与系统集成技术、复杂系统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及其寿命管理、微纳制造理论及其相关技术、生物机械工程相关理论和应用技术、工业设计学理论与技术等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学术方向。科研成果“空间机械臂技术”、“神光III激光装置中的靶场光电及控制系统”分别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空间折展与锁解机构”获中国机械工程领域十大重要科技进展。

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哈工大机械专业先后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普渡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巴斯大学等多所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与国际知名学者及其团队在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长期深入合作。建设有“装备设计制造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中德空间机器人技术联合实验室”哈工大-英国布鲁内尔大学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海外学术合作基地。每年均有大量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或工作,学生在校期间可参加丰富的国际著名高校交流项目;同时,学生CSC公派出国留学人数始终位于全国前茅。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学院的概况: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94年,其前身是始建于1954年的动力工程系,该专业是全国首批硕士点(1981)和博士点(1986)学科授权点单位。2007 年"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被评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在第四次全国高校学科评估(2016)中排名并列第五位(A-)。

二、 学科特色及专业设置

三、学院师资队伍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教师和专职研究人员106 人,其中,教授51人、副教授3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长江学者3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8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获得全国百名优秀博士论文及提名4名。

四、学院教学与科研实力

学院始终瞄准高科技前沿和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密切结合国家可持续发展、国家安全、国家大科学工程等方面的需求,开展应用基础科学研究与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了以清洁能源、航空宇航先进推进技术、导弹防御和突防、高能物理及加速器为背景,以清洁燃烧及大气污染控制技术,高效、高推重比发动机设计与控制研究,等离子推进技术,导弹和卫星红外特性研究,低温技术与超导系统工程、1000MW 水力发电机组关键技术研究为主要特色的科研方向。累计荣获国家级三大奖二等奖以上计 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4项。

在教学方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部级教学成果奖 10余项。2010年首批参与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获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简称电气学院)成立于1993年,其前身是始建于1920年的电气机械工程科,是哈工大最早成立的两个系科之一,也是我国高校中最早建立的同类专业之一。在百年电气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例如我国第一台旋转电机保护避雷器、第一台表用和钟用步进电机等。

电气学院现有教职员189人,其中专任教师152人,正高72人,副高66人,中级1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IEEE Fellow 1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青年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教学名师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2人。

电气工程学科是首批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首批博士后流动站,是国防重点学科和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A-。电气工程学科包括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四个二级学科,其中电机与电器是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和国防特色学科。

学院拥有“国际先进电驱动技术创新引智基地”,拥有“电驱动与电推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储能与电力变换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可持续能源变换与控制技术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是“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精密微特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共建单位。学院科研实力雄厚,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在微特电机系统、高精度伺服控制系统、电器与电子系统可靠性等研究领域不断创新突破,取得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创新成果。近五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6项。

学院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和“能源互联网“辅修专业。2019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教学底蕴深厚,教学优势突出,拥有电气工程电工电子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三一重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专业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近三年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118项,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获奖综合评分全国第四。近五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奖8项,获批国家级资源共享课4门、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

电气学院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哈工大校训,传承“爱国求是,团结奋进”的哈工大精神,以培养电气工程领域“基础理论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共培养毕业生约18000人,涌现出“八百壮士”俞大光院士、“电工泰斗”秦曾煌教授、国家领导人李长春、“神舟”总指挥尚志为代表的一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

为满足各用人单位对人才招聘的需求,帮助应届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报名后各用人单位可参加哈尔滨工业大学2022届毕业生春季空中双选会,现诚邀用人单位报名参加,有关事项函告如下:


一、双选会时间

举办时间:2022年2月15日-2022年6月30日

主办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协办单位:北极星电力招聘

举办形式:线上双选会


二、报名及参会方式

用人单位:

访问【空中双选会页面】(电脑端或移动端),进行账号登录。

无北极星账号企业需要先进行【企业注册】。点击【登录】,选择相应空中双选会场次【报名参会】,提交【企业信息】【招聘简章】【本场招聘职位】,完成报名,等待审核。


学生参会:

访问【空中双选会页面】(电脑端或移动端),进行账号登录。

若无北极星账号,需先进行个人注册简历】,有北极星账号的学生建议【完善简历】,登录成功后【报名参会】,建议学生提前注册报名填写简历,提高投递成功率。


三、注意事项

1、本场双选会对北极星会员免费开放。

2、工作人员将根据报名情况对报名参会企业进行筛选审核,审核通过的企业可进行双选会页面展位展示和职位上线(企业审核通过后需发布职位,便于提前宣传、接收简历)。

3、双选会开场,企业可发布职位并收取学生简历。

4、学校将通过就业信息网、就业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发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


四、联系方式

企业端:

联系人:朱先生

手机:17633361671 

学生端:

简历直推

联系人:刘老师

电话:17788293690

求职咨询、招聘信息推送:

联系人:安老师

电话:19932830184


进入会场
×

会场暂未开放

请于2022-02-15 09:00之后进入

企业
服务热线

    客户服务
    客户感言
    付款方式
    关于北极星
    关于我们
    荣誉资质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帮助中心
    网站导航
    咨询服务
    售前咨询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会员客服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技术支持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错误反馈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交换链接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投诉建议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使用与帮助
    用户协议
    信息保护
    增值服务
    职位规范
    侵权举报
    网站运营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5号院华文国际传媒大厦A座201
    联系电话 010-85759016
    求职者服务热线 0335-3923858
    工作日 9:00 - 18:00

    Copyright ©1999-2025 北极星双选会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169号 京ICP备0900330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 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朝阳区人社局监督电话:(010)57596212,(010)65090445